充分搅拌混合之后,把粮食收集成一个将近两米高的圆堆自然发酵。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发酵过程中,堆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,而后向外发散,堆积时间为4-5天后,品温可上升到60-65℃,称为酱酒的“高温堆积”。

在收堆发酵期间,酒糟中的微生物充分生长繁殖,生成酱香酒中的各类香气物质,对酱香白酒风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如果不进行堆积发酵或者堆积时间过短,会导致酒醅产酒酱香不突出、风格不典型、出酒率低等。另外,收堆发酵也是糟醅入窖发酵必须经过的流程。

在酱酒生产中,入窖后糖化作用能否顺利进行,要通过入窖酒醅温度、水分、淀粉浓度和酸度来实现。不经堆积发酵的酒醅酸度较低,达不到入窖发酵的要求。

通过堆积发酵,酒醅中的微生物利用粮食中的淀粉和糖分物质,会产生一定量的有机酸、糖分、酒精和其他营养物质,这些物质起到调节温度、水分的作用,有利于入窖后微生物继续生产繁殖和糖化发酵。

堆积发酵重要的一点在于,要做好堆积过程中的控制管理,主要是时间、温度等方面。

展开全文

一般来说,堆积时间较长、堆积温度较高的酒醅,出酒率高、酱香突出,具有典型的风格。因此在堆积阶段,做好时间和温度的管控至关重要。

在堆积发酵的管控过程中,通常要注意这些要点:摊凉过程中要把酒醅聚成的团子打散,将酒曲和粮食充分拌匀,以免部分酒醅发酵速率过低,同时也避免收堆后局部位置发酵温度不均;要根据季节气温的高低和各轮次酒醅的状况来控制收堆温度。

高温、高淀粉浓度,则收堆温度可适当降低;低温、低淀粉浓度则要提高温度;收堆要求堆成圆形,每次上堆要均匀,由上而下、由中心向外逐甄堆积;堆糟要疏松,不能过分压实或拍紧。要严格控制酒醅堆积升温速度和高温度。

堆积过程中要做好跟踪管理、勤测品温,冬天做好保温工作,夏天要注意散热降温。在酒醅堆顶品温达到45-50℃,酒醅长出白色斑点、手插入堆内取出的酒醅有酒香味和香甜味时,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入窖发酵了。

入窖发酵一个月左右,酒醅上甄蒸煮便可进行取酒,这些内容,我们在后期的文章中再继续介绍。

在非行业人士眼中,这些环节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看似可有可无,然而这是这些细枝末节,构成了传承百年的酱香酒酿造工艺,缺了某个环节或者做得不到位,终酿出酒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。

唯有坚守传统工艺、坚守匠心的酿酒师,才能酿出受酒友欢迎、品质口感俱佳的好酒。

康保老窖

献礼东奥,文化传承

一比一还原冰壶外形,产品易于被识别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